淮南網訊 就業是人民群眾最大的民生,一端連著老百姓的“飯碗”,另一端負責經濟和社會發展,就業穩定,民生穩定,社會穩定。可以說,就業工作位列“六穩”“六保”工作之首。近日,在淮南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介紹了今年以來我市就業工作開展情況。
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市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一手抓疫情常態化防控,一手抓穩就業、保居民就業工作,全市總體就業形勢保持平穩。截至9月底,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完成3萬人,序時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75%,城鎮登記失業率3.25%,控制在省4.5%目標值內。
落實援企政策 穩定基本就業崗位
為穩定就業形勢,我市出臺了一系列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大幅度降低了企業負擔,幫助企業應對風險、渡過難關。
落實社保費減、免、緩政策,免征4700余戶中小微企業社會保險費約3.9億元,幫助中小微企業盤活資金,渡過難關,穩定就業。實施失業保險援企穩崗政策,提高失業保險費返還比例至100%,擴大失業保險享受范圍,截至9月底,撥付2107家企業失業保險費返還7133.26萬元。
落實支持中小微企業穩定就業崗位政策,發放新增就業崗位的58家小微企業一次性補貼101.15萬元、66家中小制造業企業和中小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一次性穩定就業補貼385.45萬元,穩定就業崗位近9000個。
強化幫扶舉措 促進重點群體就業
今年,我市高校畢業生數量達到1.3萬人。我市拓展就業渠道,將就業見習對象擴大至畢業前6個月的高校畢業生,截至9月底,開發就業見習崗位2692個,上崗1339人。補充招錄高校畢業生基層特定崗位300個,擴大招募“三支一扶”人員32人,全市事業單位兩次招聘879個崗位中637個崗位專項用于招聘高校畢業生。將公共就業人才服務延伸至高校,引導大學生們積極參加招聘活動。提前發放2020屆2736名在淮院校困難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410萬元。
農民工就業方面,我市建立了上下協同、雙向對接、部門聯動三項機制,積極做好農民工疫情期間返崗工作。春節前返鄉的26.86萬名農民工,全部返崗復工,沒有出現集中回流現象。
退役軍人就業方面,組織開展退役軍人就業服務月活動,通過網絡招聘會發布就業崗位2435個,組織現場招聘會12場次,提供就業崗位6169個。支持退役軍人自主創業,359人參加技能培訓,發放退役軍人創業擔保貸款115萬元。
困難人員就業方面,將3500余名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納入就業困難人員幫扶范圍,每年由市財政代為繳納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費1900余萬元。建立了零就業家庭幫扶機制,做到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推進技能培訓,不斷提升就業能力。完成以促進就業為目標的就業技能培訓25665人,以穩定就業為目標的企業新錄用員工崗前技能培訓24538人,以適應企業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要求為目標的在崗職工技能提升培訓23729人。同時,加大創業擔保貸款發放力度,截至9月底,全市新增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61億元,扶持創業3365人,帶動就業1萬余人。
當前因受新冠疫情、經濟增速、轉型發展等因素影響,我市就業形勢仍較為嚴峻。為此,我市制定了一系列應對措施確保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加強動態監測,及時研判就業形勢變化,及時防范和化解失業風險。關注重點群體,持續抓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貧困勞動者、農民工、退捕漁民和采煤沉陷區居民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從穩崗、增崗、減負等方面發力,將社保費免緩減、創業補貼、技能培訓等各項穩就業政策落實到位。優化就業服務,組織網絡招聘,持續開展線下招聘,加大創業擔保貸款工作力度,強化創業培訓,大力宣傳穩就業政策和服務措施,穩定勞動者就業預期和信心。
圖為2020年全市企業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圖片來自市人社局)(記者 廖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