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酥瓜種植能手大賽現場評選場景。
淮南網消息 淺綠凝霜,淡青流翠,僅是瞧上一眼,唇齒間便已泛起脆甜清香。一個個潘集酥瓜宛如綠色精靈般,在田園間搖曳生姿,邀人們共赴這場甜蜜之約,一同“瓜分”幸福與歡樂。
4月28日,第十四屆淮南市潘集酥瓜節開啟。
潘集酥瓜歷史悠久,作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早已聲名遠揚。如今,潘集酥瓜種植版圖不斷拓展,1.2萬畝的沃土上,40家酥瓜生產合作社與企業蓬勃發展,約3500戶種植戶辛勤耕耘,全區11個鄉鎮(街道)均有酥瓜的“綠色身影”,尤以蘆集鎮、泥河鎮、架河鎮、古溝回族鄉最為集中。其中,種植規模達10畝以上的超400戶,2萬余人投身酥瓜生產,年產值高達2.2億元,瓜農戶均增收2萬元。酥瓜產業已然成為潘集區農民致富、鄉村振興的強勁引擎。
當天,潘集區政府廣場熱鬧非凡。一排長條桌上,30盤標著號碼的酥瓜整齊陳列,清亮飽滿的瓜皮覆著細密絨毛,清甜香氣在空氣中肆意流淌。潘集區蔬菜辦負責人蘇亞與工作人員忙著削皮切瓜,香甜四溢的酥瓜讓他們臉上笑開了花。
經過層層篩選,來自全區的22戶種植戶們紛紛拿出自家最甜、最優的酥瓜,角逐第十四屆酥瓜種植能手大賽決賽。今年,評委依舊是熱情的現場群眾,大家從外觀、口感、含糖量、品牌包裝等維度綜合考量,評選出一二三等獎。
據介紹,酥瓜的省級地方標準是潘集制定發布的,潘集區被譽為中國酥瓜第一區。早在2005年,酥瓜產業便被列為潘集區主導產業,發展目標清晰明確。《關于加快酥瓜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相繼出臺,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2012年,淮南市酥瓜研究所成立,并與安徽農業大學攜手創建市酥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6年,安徽省酥瓜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組建;2018年,成功注冊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21年,酥瓜特色產業發展納入安徽省人民政府“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建設實施方案”;2023年,獲評農業部名特優新農產品。此外,還榮獲“安徽省專業商標品牌生產基地”“安徽省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皖美農品)”等稱號,入選“安徽省首批商標保護名錄”。
蘆集鎮代樓村的金本祝,自2017年摘得潘集區“酥瓜種植能手第一名”后,他家的酥瓜便成了金字招牌,作為時令水果暢銷市場。這些天,金本祝的瓜果大棚里一派繁忙,他與妻子每日穿梭其中,采摘酥瓜,滿溢的豐收喜悅不言而喻。“我種的酥瓜用的是原苗,施的是農家肥,不打激素,甜、香、酥、脆,純天然!”金本祝笑著說,今年他再次報名參賽,立志繼續提升品質、叫響品牌。
“今年是我第二次參加酥瓜節,帶來的2000斤酥瓜和5000斤西瓜全賣光了!”80后的南京農業大學博士生顧穎難掩興奮。去年,她來到潘集創業,創辦泥河緣炭基有機酥瓜基地,采用瓜稻輪作模式。酥瓜采摘結束后,肥沃的土壤又能用于種植晚稻,實現穩產增收。
活動現場,群眾熱情高漲,穿梭于各個攤位之間,或嘗鮮、或掃碼購買,將豐收的喜悅帶回家、分享給親友。來自合肥的游客王之璇說:“我在朋友圈得知酥瓜節開幕,就和朋友趕來了。這里的瓜太好吃了,我買些送給親戚,也會推薦朋友來采摘游玩。”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酥瓜節期間,還將舉辦優質特色農產品推介展銷會、酥瓜節文藝匯演、潘集酥瓜江淮行、潘集農產品網絡銷售等活動。同時,該區將繼續結合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持續打造以酥瓜為主要產品的特色精品園區,與休閑農業、觀光農業相結合,使市民在休閑、采摘的過程中感受酥瓜的魅力,了解酥瓜的文化,寓教于樂。該區進一步搭建好農產品生產企業與商超、企事業單位的直通橋梁,實現農超對接、農企對接,助力鄉村振興。
記者 張 靜/文 張 越/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