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8日上午,鳳臺縣作家協會組織作家走進“工藝美術大師張傳軍陶瓷藝術工作室”采風,作家們頂著炎暑驅車前往顧橋鎮,近距離與陶瓷界名人張傳軍先生接觸,聽他侃侃而談,深刻感受到陶瓷藝術魅力,對他數十年來堅忍不拔地在青花瓷上寫人生終獲成就十分敬佩。
張傳軍先生,1976年生于安徽省鳳臺縣,中國國家畫院畫家、師承梅墨生先生,國家一級陶瓷工藝美術師、省級陶瓷行業技術能手、市級技能名匠非遺傳承人,現為安徽省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和發展促進會會員,安徽省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淮南市工藝美術家協會理事,受聘于河北邢臺學院、安徽理工大學人文學院,淮南師范學院美術學院、臺灣南菁藝術學院,九州書院等客座教授。榮獲陶瓷繪畫吉尼斯世界紀錄,景德鎮突出貢獻獎等。他從事陶瓷繪畫和制作藝術二十多年,其作品收藏于中國陶瓷博物館、安徽省檔案館、海南省博物館等,遠銷歐美十幾個國家,備受青睞。 綠水青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張傳軍從小就喜歡繪畫,尤其喜歡陶瓷繪畫。大學畢業時,為了追求對陶瓷繪畫藝術,他去到北京向繪畫大師梅墨生先生拜師,成為梅老的“關門弟子”,在那里學得很多的工藝繪畫技巧,其工筆畫青花瓷別具一格。然后他只身一人來到“中國瓷都”景德鎮打拼,功夫不負用心人,經過十多年的拼搏,他終開拓出了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他以陶瓷為紙,描繪祖國大好河山,結合陶瓷工藝,在月光盤、瓷板、瓷瓶上,用青花、彩繪等多種形式畫出精美的山水作品,工筆、寫意、潑墨皆能,技藝精湛,不遜于傳統國畫山水,這些作品備受行家好評,也深得收藏家喜愛。
張傳軍從事陶瓷工作二十余年,以青花繪人生,既是畫師,又是工匠。他全身心地融入青花瓷的繪制研究,以中國畫的技法和神韻來體現其獨有的風格,改變了傳統畫瓷繁瑣的畫風,將水墨國畫的韻味賦于瓷胎之上,將筆觸和情感交融在一起,密林松原秋風蕭瑟,山澗溪水春風化雨。他不斷學習青花瓷所需的泥坯、顏料、用筆、工具以及燒制的溫度條件等知識,提高燒制工藝水平,在瓷器的裝飾上開辟了新的藝術境界,致力于將“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人文精神貫穿在整個作品之中。
家鄉是張傳軍無盡的鄉愁。他成功成名后從來不忘家鄉,把景德鎮瓷藝帶回鳳臺,在老家顧橋鎮建立“張傳軍陶瓷藝術工作室”,挖掘本土“鳳臺烏瓷”,成為“鳳臺烏瓷”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張傳軍告訴作者:“不管走多遠,鳳臺永遠是我的家鄉。我最愛的是陶瓷繪畫藝術,能為家鄉父老鄉親增光添彩,是我的榮幸。”今年2月,安徽省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和發展促進會授予張傳軍為“安徽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6月,鑒于張傳軍在陶瓷非遺領域的突出貢獻和成果,江西景德鎮陶瓷大學科技藝術學院特聘張傳軍先生為該院“學業導師”。(作者 / 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