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淮南消息 近年來,淮南市堅持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構建禁捕退捕全鏈條治理體系,實現生態保護與民生保障雙贏。根據水科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監測顯示,淮南市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淮王魚、紅鰭原鲌、短頜鱭、銀魚等魚類種群恢復迅速,淮河淮南段水質持續向好。
執法監管“零死角”。建立多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多頻次開展禁捕執法巡查,實現對保護區非法捕撈行為的精準打擊。實行長江十年禁漁以來,我市累計出動執法人員39505人次,調集執法船艇3349艘次,水上巡航總里程突破6.34萬公里,查處涉漁違法案件276起,形成“不敢捕、不能捕”高壓態勢。
智慧平臺“一張網”。加強漁政信息化平臺建設,建立“1+2+4”漁政信息化中心。構建三級聯動防護體系,截至目前全市共有51處光電攝像頭、4處雷達,同步接入省、市漁政信息指揮中心聯網,基本實現省市縣三層網絡全覆蓋,有效提升漁政執法效能。
民生保障“雙百分”。落實“一對一”聯系幫扶機制,全力做好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截至目前已解決需購買養老保險漁民1071人,參保率100%;解決需轉產就業人數828人,轉產就業率100%;此外,自主創業、靈活就業漁民降至91人,不穩定就業占比降為10.99%,就業穩定性進一步提高。
生態修復“千萬尾”。大力實施增殖放流民心工程,積極拓寬放流資金來源渠道,確保增殖放流工作順利實施。2020年以來,全市累計放流淮王魚、瓦氏黃顙魚、鰱魚、鳙魚等各類水產苗種2652萬尾,有效地補充了淮河淮南段、瓦埠湖等淮南市天然水域漁業資源種群數量。(高雅 陳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