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淮南消息 今年以來,淮南市通過實施“補、智、服、安”四維聯動,深入推進農業機械化高質量發展,助力春耕備耕。目前全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0.92%,超過全省平均水平4.9個百分點,穩居全省前6位。
農機補貼惠春耕。加大新型農機推廣力度,鼓勵種糧大戶、專業合作社購置新機具,加快老舊農業機械設備更新,全面提升農機智能化水平。2025年爭取中央和省級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9084萬元,截至目前全市已受理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機具5097臺套,受益戶數達3611戶;積極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用于農機報廢更新,目前已受理報廢機具540臺,其中3月份新增239臺,更新農機32臺,受益戶數達357戶。
智慧農機護春耕。著力提高以北斗為主的智能終端系統和各類智能農機推廣和應用覆蓋率,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推廣應用各類北斗農用智能終端(定位終端、作業監測終端、輔助駕駛系統)6723臺。積極應用無人機等新技術提升農業質效,全市目前植保無人機數量約1600架,在鳳臺、壽縣等地植保無人機通過精準航線噴灑藥肥,300畝作業僅需3-5小時。通過推廣無人機飛防、機械化育秧等技術,春耕效率提升30%以上。
農機服務助春耕。全面提升全市農機社會化服務和抗災救災應急能力,2024年全市培育并建成10個區域農機社會化服務中心,2025年計劃新建區域性農機服務中心2個。已組建常態化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49個,隨時做好轄區內的機具調度和應急準備。加大對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的扶持力度,截至目前全市農機社會化組織約600家,農機專業合作社作業服務面積占比約56%,水稻育秧服務面積達100%,配備烘干機1700余臺組,烘干日能力約3萬噸。
農機安全保春耕。積極開展農機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今年以來,全市各級農機監理及農機執法共出動檢查人員150余人次,開展安全生產檢查42次,查處并整改各類隱患27處。先后利用“三下鄉”活動、春節民俗活動、“3·15”農機消費者權益日宣傳活動等現場開展農機安全生產宣傳,共發放宣傳材料5000余份。(劉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