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關鍵在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組織振興是根本和保障。近年來,淮南市大通區洛河鎮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把組織活力轉化為鄉村振興的動力,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推動黨建資源向鄉村聚集,進一步筑牢鄉村振興發展的堅強堡壘,以組織振興為鄉村振興“筑基、注能、助力、鑄魂”。
建強支部“堡壘”,為鄉村振興“筑基”。“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黨的基層黨組織是黨的“細胞”,促進鄉村振興,組織領導是保證,基層黨組織必須建強。按照強化黨務、規范村務、優化服務、協調事務的要求,增強服務功能,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使用效率,5個村黨組織依托基層黨群服務中心開展辦公議事、黨員活動、教育培訓、便民服務、文體娛樂、信訪穩定的綜合陣地,努力打通宣傳、服務、引領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注重在特色產業鏈、合作社經濟上設立黨組織,做到黨的建設覆蓋鄉村建設生產的方方面面。強化干部隊伍建設,建強鄉村振興“生力軍”。以換屆為契機,換屆后組織村“兩委”干部參加能力培訓328人次,做好落實基層黨組織運轉所需各項保障的“服務員”,健全完善村干部報酬正常增長機制和獎勵機制,改善基層工作環境條件,切實提升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干事創業積極性主動性。
驅動經濟“引擎”,為鄉村振興“注能”。以黨建引領產業先行促振興,大力發展“路肩經濟”,通過“合作社+村集體”模式,充分盤活“土路肩”、閑宅基、廢坑塘等閑置土地,破解集體增收難題。探索“公司+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模式發展村級產業,向村里的留守老人、婦女、貧困戶等意向群眾傳授技術、提供生產原料,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負責勞務用工及相關協調服務,農戶自愿加入參與加工分紅,增加就業崗位拓寬轄區居民就業渠道、整合農村閑散勞動力、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公司、農戶、村集體三方共贏。落實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成效與村干部報酬待遇掛鉤、與群眾利益聯結機制,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為農村居民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確保發展成果惠及于民。今年,全鎮村集體經濟總額突破200萬。
激活治理“細胞”,為鄉村振興“助力”。健全基層自治載體,完善村民議事會、理事會、監督委員會等自治組織,通過制定村規民約、評選新鄉賢、傳承家規家訓等方式,提升鄉村自我管理能力。持續推行“共產黨員戶”掛牌活動,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立足群眾需求,延伸黨建鏈條,以支部黨員為先鋒,多樣化舉辦文明實踐活動,夯實基層治理根基。健全自治載體。完善村民議事會、理事會、監督委員會等自治載體,通過制定村規民約、評選新鄉賢、傳承家規家訓等方式,提升鄉村自我管理能力。堅持黨建引領,依托鎮司法所、綜治辦和黨群服務中心筑牢法治陣地,深入開展群眾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提升基層廣大群眾的整體素質水平,通過開展文明之星、五好家庭、最美兒媳等表彰活動,近距離選取模范“點”,發揮“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示范帶動效應,涵養文明鄉風,賦能鄉村振興。(通訊員 / 王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