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潘集區潘集鎮東湖村不斷加大扶持力度,通過建設基地,申報品牌,延長產業鏈,白鵝和水產養殖發展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
潘集區晨旺家庭農場依托當地白鵝養殖資源,租用了村集體的廠房,從事咸鵝腌制及鵝制品加工,增加了產品附加值,既解決當地養殖戶白鵝銷售問題,又帶動了剩余勞力就地務工。潘集區辰旺家庭農場負責人王偉介紹“今年,我們研制咸鵝10000只,春節前銷售很客觀,產值可達200多萬元,利潤30萬元,還帶動20戶脫貧戶務工,每戶收入2000元。下一步我準備將村里的冷庫利用起來,常年進行咸鵝腌制和鵝制品加工,增加農場收入,帶動更多的脫貧戶務工。”
這個村整合農戶水面資源發展,引進涉農企業發展水產養殖,增加了農戶和村集體經濟收入,同時帶動20多名農村老力務工增收。淮南市旭晟水產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韓園表示。“我去年采取生態養殖的辦法,養殖1000畝有花鰱、白鰱、草魚、鯉魚等,產品遠銷到南京、合肥等10多個城市,年產量20萬斤左右。下一步,引進新品種、新技術,進一步提高水面利用效率,帶動更多脫貧戶增加收入。”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該村充分利用采煤沉陷區水面發展白鵝和水產養殖,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和幫扶單位東辰集團的支持,落實項目到戶和村集體項目實施。東湖村白鵝養殖從2017年的1200羽發展到現在年養殖規40000羽。村里又申報了“鄉村咸鵝”品牌,爭取140萬元財政資金新建鵝苗孵化、咸鵝腌制及鵝副產品加工車間、冷藏庫及配套的水電路改造等,延長了產業鏈條,擴大白鵝養殖加工產能。目前,全村有20多戶農民參與合作社發展養鵝、50多戶農民參與養魚等養牛、養羊、蔬菜種植特色產業發展,發展村集體經濟項目5個。不僅越來越多的村民實現了增收致富,村集體收入也實現了逐年增長。
“2022年,全村白鵝養殖40000羽,水產品捕撈20萬斤,年產值1800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70萬元。潘集鎮東湖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蔡華林表示。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以產業為抓手,大力發展水面養鵝、水下養魚,鵝魚共生的生態養殖模式,延長產業鏈,做大做強東湖村特色產業,加快鄉村振興步伐。” (通訊員 / 潘士清 陳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