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的靈魂是文化振興。近日,筆者走進鳳臺縣新集鎮陳巷村村史館看到,傳統農具、煤油燈、縫紉機、石碾子、刨子、老收音機、老照片、糧票、布票等……這些特色物件兒還原了昔日的質樸村風,記述了生產力發展、生活習慣演變的歷史脈絡,見證了村莊翻天覆地的變化。陳巷村史館雖然面積不大,但內容很豐富,每一處的布置都很用心,讓村民們的共同記憶和濃濃鄉愁有了良好的安放之所。
近年來,新集鎮黨委、政府將文化振興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以文化陣地建設為重點,不斷完善文化公共服務體系,著力構建綜合文化服務網絡,一處處鎮村文化服務中心、文化活動室、文化廣場、村史館等相繼建成,讓“安徽花鼓燈藝術之鄉”的文化土壤更加深厚,讓多彩文化滋養百姓心靈。
新集鎮圍繞“讀有書屋、跳有廣場、演有舞臺、唱有設備、創有指導”工作目標,根據21個村(社區)現狀,制定適合當地建設的實施方案,不斷完善文化基礎設施,為群眾打造享受文化生活的重要場所。以陣地建設為基礎,促進基層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全部實現鎮村綜合文化站、文化大院、農家書屋和電子閱覽室全覆蓋,讓群眾實現從無處樂、不會樂、沒法樂轉變為有場地樂、會樂、能樂。
為向群眾提供高質量、多元化的文化服務,滿足群眾不斷提升的文化需求,從配齊配全文體設施到送電影、送戲下鄉再到村廣場舞隊伍建設,新集鎮的民生文化菜單上琳瑯滿目、豐富多彩。該鎮積極把送戲下鄉活動作為文化惠民的重要舉措,以花鼓燈歌舞、推劇、快板、吹拉彈唱等貼近百姓生活的表現形式,為群眾送去一道道豐盛的“文化大餐”。注重文化廣場建設,努力打造農村文化宣傳陣地,做好本地陳派花鼓燈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完善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閱覽室、活動廣場等硬軟件設施,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一體化發展。開展文化宣傳、文藝演出、系列慶祝活動和宣傳畫展等,讓群眾在“我們的節日”中找到歸屬感,深刻感知文化內涵,弘揚社會正能量,不斷增強文化參與感、認同感和獲得感,成為凝聚人心的“加油站”和鄉村振興的精神力量。(通訊員 / 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