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適宜生長的土壤pH值在5.5-6.5之間,可以通過測定土壤pH值,并根據測試結果進行調節,以提供最佳的生長環境。同時,大家還要注意,草莓喜歡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可以選擇疏松、富含有機質的土壤,有助于根系生長和養分吸收。”
這幾天,鳳臺縣關店鄉周莊村家庭農場負責人孫桂中的草莓大棚前來取經的村民絡繹不絕,他非常認真的向村民介紹大棚草莓種植技術。
據了解,這個村今年發展秋季草莓大棚有80多畝,其中,孫多奎自己就有16畝。品種選擇的都是適合當地土壤的優質品種大葉紅顏。大棚里掛了多處溫度表,用于適時調整溫度,保證苗期健康生長。均采取網棚護苗,滴灌等科學管理方式。
“自制肥料是一種經濟實惠且環保的選擇。如果皮、蔬菜殘渣、腐葉土和雞糞等腐熟的農家肥等。自制肥料不僅可以提供養分,還可以改善土壤質地和保持土壤濕潤。只有健康的肥料才能結出品味佳,口感好,產量高的草莓。”
趙埔村草莓大棚種植戶黃兆玲兩口子去年20畝大棚收入55萬元,今年種植的草莓苗已經全部下地。銷路不用愁,全是訂單銷售。她高興的向人們介紹大棚草莓的種植經驗。
鄉里積極引導村民大力發展草莓科技大棚生產。幫技術,幫資金,幫銷路,幫助土地托管,解決種植戶的后顧之憂。“今年我們鄉的周莊村、趙埔村、蔡莊村、向橋村等發展科技草莓大棚有500多畝,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
關店鄉趙埔村黨支部書記徐占榮深入田間地頭,了解草莓種植戶需求,及時聯系幫助解決他們的在生產當中遇到的難題。她一邊調研,一邊告訴向人們介紹說。
“我們的日子現在過的和草莓一樣甜!”周莊村脫貧戶李廣軍這幾年依靠鄉村振興工作隊的扶持,發展大棚草莓,每年收入都在10多萬元。他開心的和人們說。
在采訪中獲悉,全鄉還有29戶脫貧戶通過到草莓大棚從事管理務工,年收入增加12000多元。
“特色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我們通過推進農產品的產銷對接,加強與市場的聯系和合作,拓寬銷售渠道。并舉辦農產品展銷會、參加電商平臺等方式,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和購買我們鄉的草莓,從而推動草莓產業的發展。為鄉村振興,讓農民腰包鼓起來,添彩村民“莓”好生活貢獻力量。”關店鄉分管鄉村振興的負責人宋萍萍如是說。(通訊員 / 唐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