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日本乱偷人妻中文字幕

淮南市八公山區:健全農民增收機制 全力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

近年來,淮南市八公山區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多元探索農民增收路徑,全區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高速增長,2023年達22870元,高于全省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1144 元8.16個百分點,群眾幸福感、獲得感進一步提升。

以“農業”為根本,夯實農民增收基礎

回歸農業。推動“大托管”改革提質擴面,鼓勵有條件的村采取整村托管方式推進改革,經過土地整理,格田成方,減少了溝渠塘、埂壩路,播種面積增加5%,畝均節本增效350元以上,增產15%以上。依托城郊村區位優勢,圍繞“引進新技術,堅持綠色發展,專攻蔬菜生產”的發展思路,引導李咀等村因地制宜發展蔬菜種植,建立蔬菜大棚示范基地,帶領村民發展蔬菜產業。

扶持創業。以八公山創業創新園區為依托,帶動個人、合作社、家庭農場等主體創業,在市場準入、創業培訓等方面加大扶持,清理阻礙創業的各類行業性、經營性壁壘。建立包保聯系制度,選派干部包保聯系全區54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結合科技特派員制度,服務全區所有行政村,主動幫助解決困難、問題。全年舉辦各類科技培訓班20期,組織科技專家下鄉幫扶300余人次,為鄉村自主創業注入強勁科技動力。

要素支撐。細化“兩強一增”任務分解,強化助農增收政策扶持。與淮南聯大共建鄉村振興協同技術服務中心,推動高校創新資源與鄉村振興供需對接,打通科技與人才服務“最后一公里”。支持建行“裕農通”、郵儲銀行、農商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支農惠農貸款項目落地落實,助力主體就業、創業增收。

以“產業”為重點,拓展農民增收空間

產業培育。高度重視綠色產業發展,圍繞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食品加工園區、豆腐文化產業園招商引資企業建成達產,穩住并增加農民工本地就業崗位600余個。下郢村注冊安徽豆福豆制品公司已入駐園區并投入運營,年產值可達2000余萬,帶動就業100余人。旭咚食品的淮南牛肉湯生產線有效拉動上下游產業鏈,年產值達億元以上,帶動就業200余人。

品牌創建。搶抓市委、市政府打造“淮畔良品”區域公共品牌契機,扶持本地8家名特優新產品加工企業申請認證,“歐里棘”野茶、“白龍潭”優質大米等8個品牌入選“淮畔良品”市級公共品牌庫。通過不斷挖掘和打造農業品牌價值,逐步培育壯大產業優勢,打造品牌效應,帶動全區農業產業提質增效、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農旅融合。積極盤活閑置資源,逐步開發建設以“書”“茶”為主題,包含品質民宿、特色餐飲、農事體驗、戶外拓展等功能的特色休閑旅游小鎮。妙山村和閃沖村盤活利用閑置農房,依山建成了擁有60個房間100個床位的鄉村民宿,有效帶動了鄉村旅游發展,將“美麗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

以“改革”為牽引,構建農民增收機制

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三變”改革,圍繞“激活資源要素、發展鄉村產業、增加農民收入”,多形式、多載體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實現“空殼村”全部清零和“三變”改革村全覆蓋。2023年全區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到1186.18萬元,村均56.5萬元,50萬元以上的強村12個,占比57.1%,年度分紅205.33萬元。

創新政策。出臺《八公山區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獎補辦法》,對特色農業生產規模經營、“兩閑盤活”、名特優農產品走出去和展出來、休閑農業發展等進行獎補,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出臺《八公山區豆制品產業發展引導扶持資金使用辦法》,區財政每年投入專項資金200萬元,用于引導、扶持本地豆制品產業提檔升級,帶動農戶發展特色豆制品產業致富增收。

優化體系。深化農村改革創新成果,大力推進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市級試點建設,引導農村各類資源要素規范有序流轉交易,全力激發鄉村潛能,釋放鄉村價值,打造具有競爭力、可持續發展的鄉村產業體系,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增收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通訊員 / 鄭璐璐 蘇建星)

安徽網淮南新聞相關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鍵詞 >> 創業,產業,增收,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