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聚焦社會救助與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聚焦特殊群體和群眾關切,不斷健全完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將監測戶納入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提供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幫扶,有力推動防止返貧幫扶政策和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政策銜接并軌,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提標擴圍制度化。自2016年以來連續8年提高社會救助保障標準。2023年,淮南市城鄉低保標準分別由每人每月725元、708元提高到784元、755元,增幅分別為8.1%、6.6%,超過省級規定的7%、4.5%。城鄉低保月人均補助分別為646元、482元。2023年1-11月份全市累計保障城鄉低保對象111.4萬人次,發放低保資金5.66億元;累計保障特困供養人員21.1萬人次,發放救助供養資金1.71億元。在全省率先修訂印發《淮南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細則》,對成年無業重度殘疾人申請低保,視為“單人戶”核算其家庭收入,視情豁免其法定供養義務人供養費;提高申請低保家庭的人均金融資產、車輛等限定標準;對申請人因殘、因病、因學等剛性支出全部扣減,進一步擴大保障范圍。
動態監測信息化。開展2023年度防止返貧監測幫扶集中排查,動員鄉村干部、鄉村振興專干、網格員等基層力量,利用已建成的10729個村組網格,確保監測排查工作不落一戶、不漏一人,排查期間共新納入監測對象252戶830人。將全市監測對象納入淮南市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預警范圍,不斷充實完善淮南市社會救助大數據信息系統數據源,實現了對全市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保邊緣人口、監測對象等15.1萬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預警全覆蓋。
數據共享智能化。該市整合鄉村振興、民政、醫保、殘聯等多家部門數據,每季度進行數據交換,落實縣鄉村組“四級聯動”風險快速響應工作機制,2023年市級共反饋、核查、比對信息10972條。對不在民政保障范圍的監測對象進行逐戶摸排,將符合條件的人員及時納入民政兜底保障范圍;將新納入監測戶、自付醫療費用較高人員、新辦殘疾人證等信息,通過線上預警與線下核查相結合、信息比對與主動救助相結合等方式,讓符合條件人員及時得到有效救助。目前全市監測對象17311人,已納入低保、特困保障7983人,認定為低保邊緣家庭或支出型困難家庭3027人,合計占比64%。
摸排走訪聯動化。對監測對象開展每月探視走訪“敲門行動”,并做好走訪記錄,對申請能力不足人員采取主動摸排與認定幫扶相結合方式,幫助其申請辦理低保、特困、臨時救助,對需要其他專項救助人員向有關部門轉介。2023年新識別2848名監測對象,其中1896名納入低保、特困保障范圍,465名認定為低保邊緣家庭或支出型困難家庭。(熊文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