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淮南市潘集區古溝回族鄉始終堅持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鄉村發展優勢,突出政治建設、隊伍建設、基層治理、產業發展,推動組織深度融入鄉村,以組織振興推動鄉村振興。
突出政治建設,提升鄉村振興“精氣神”。持續強化理論武裝,準確把握上級決策部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今年以來累計召開理論學習中心組會議12次、領導干部上黨課12次。指導開展農村黨員冬訓春訓工作,舉辦農村黨員示范培訓班及村“兩委”干部培訓班2期,鄉村兩級黨員干部110余人參加培訓,全面提升鄉村黨員干部政治素質和履職能力。制定黨紀學習教育工作計劃,發放學習材料200余份,舉辦專題讀書班1期,開展警示教育及專題報告會2場次,各黨組織先后開展《條例》學習100余次,完成紀律專題黨課30余場,引導黨員干部學紀、知紀、明紀、守紀。
突出隊伍建設,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結合村黨組織年度考核及軟弱渙散黨組織排查,開展村“兩委”班子現狀分析,確定2024年度集中整頓對象,從四個方面著手狠抓整頓,現已完成驗收。加強年輕干部教育管理,建立導師幫帶8對,開展談心談話30余次,召開年輕干部座談會2次。落實選人用人主體責任,新招錄公務員1人、村級后備干部3人。推動落實干部隊伍管理激勵機制,兌現村級干部績效獎勵48萬余元。以鄉村需求、項目需求為主線,“訂單式”培養一批帶領技藝傳承、帶強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帶頭倡導文明的“土專家”“田秀才”“鄉創客”等實用人才,不斷壯大農村專業人才隊伍。開設政治理論、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等系列課程10余場,參與黨員800人次。發揮發動駐外流動黨組織和商會作用,搜集回鄉創業在外能人線索,跟進對接加大政策支持,推行“菜單式”引才,持續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
突出基層治理,筑牢鄉村振興“支撐點”。打造“劉琴工作室(全國人大代表工作站)”、離退休干部“銀發工程”等特色基層服務品牌,實現民意隨時收集、事件隨時辦理、結果隨時反饋。截至目前,累計收集問題36個,現場解決22個,限期解決14個,并對事項辦結情況進行跟蹤回訪。兩人分別獲評“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全省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推行鄉村治理“積分制”,積極探索把涉及遵紀守法、家庭美德、移風易俗等6類事項進行量化賦分,依托“積分超市”實現以積分換物品,引導群眾共同參與村莊治理。充分發揮包村干部優勢,建立“導師帶培”“班子幫培”“部門聯培”幫帶機制,幫助各村明確發展目標,理清發展思路。整合領導班子、部門負責人,打造“紅色店小二”助企服務團隊,定期通過上門服務、電話問詢等形式,常態化開展“益企惠企”活動4期。
突出產業發展,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通過對各村全面摸底和調研,實行因村制宜、分類發展的模式。針對聶圩、顧圩、陶郢、蘇楊等地理位置優越的村,積極爭取項目落地,助力集體經濟增收;針對古溝、蔡廟等拋荒地較多的村,推進農業大托管,實現農民得實惠、村集體見收益的共贏局面;針對於湖、高湖等閑散地較多的村,利用土地“增加掛鉤”政策,盤活空閑土地資源增加集體收入;針對溝北村灘涂地、水面資源等優勢,用活資源增加集體收入。2024年,全鄉12個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0萬元以上的村10個,2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村2個,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總額達986.1萬元,村均收入82.2萬元。(卓越)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