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淮南消息 近年來,淮南市錨定“種業強市”目標愿景,強化政策扶持引導,優化育、繁、推、管、保等環節,積極打造農業種業全產業鏈。目前,全市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8%以上。
聚力育種環節。與省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等合作共建技術團隊,加大育種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創新應用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技術,自主選育遠親雜交型水稻“騾子稻”系列品種,在雜交水稻領域位列全省第四,全市新增審定水稻品種49個、授權植物新品種7個。大力推進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充分發揮育種優勢,提高種子質量水平。今年以來,建設小麥、水稻繁育基地19.46萬畝、蔬菜繁育基地350畝。
加速推種環節。促進高產、優質、綠色、高效新品種推廣應用,“源兩優600”“皖墾麥22”等6個水稻、小麥新品種在壽縣、鳳臺縣新增推廣面積12.09萬畝,目前全市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8%以上。安徽隆平高科(新橋)種業有限公司的雜交水稻種子銷售總量和出口量均位列安徽省前三。
筑牢保種環節。完善種質資源保存體系,全市確定省級農業種質資源庫(區、圃)4家、市級8家、縣級8家,淮南麻黃雞、淮王魚、壽縣白鵝、黃顙魚、蟬花蟲草、香型水稻、壽州香草等淮南“土特產”種質資源實現應保盡保。在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中,向省農科院提交各類種質資源93份,其中有46份入選國家庫圃,普查和入選兩項數據均居全省前列。
嚴守管種環節。凈化農作物種子市場,按照“全鏈條、全流程”監管要求,保障農業用種安全。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4260人次,檢查種子經營門店876個,立案查處種子案件19件,已結案18件,沒收違法所得1.36萬元,并處罰款21.6萬元,挽回經濟損失8.5萬元。開展春季、秋季農作物種子監督抽查,抽檢種子樣品53份,經檢測種子樣品的發芽率、水分、凈度三項指標合格率均達100%。(王麗)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