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淮南消息 2月3日,農歷正月初六,立春。清晨,壽縣張李鄉的太平橋畔,薄霧輕籠,微風拂面,春意悄然萌動。橋頭,彩旗招展,紅燈高掛,映照著一張張喜氣洋洋的面孔;橋下,河水潺潺,伴隨著河岸上傳來的歡聲笑語,勾勒出一幅溫馨和諧的畫卷。這是一年一度的“走太平”活動,也是張李鄉獨具魅力的民俗文化。
“咚咚鏘,咚咚鏘!”鑼鼓聲率先響起,清脆而有力,瞬間打破了鄉村的寧靜。鼓點如春雷滾滾,仿佛要喚醒沉睡的大地;鈸聲不絕于耳,奏響了新年的春日序曲。舞獅隊登場了,一頭頭獅子在表演者的操控下,時而搖頭擺尾,時而騰空躍起,引得觀眾陣陣喝彩。舞龍隊也不甘示弱,五彩的龍身在空中翻騰,時而盤旋上升,時而俯沖而下,為這場“走太平”活動增添了幾分靈動與活力。不僅如此,歌曲、舞蹈等節目也輪番上演,村民們的掌聲和歡笑聲此起彼伏。
在這熱鬧的氛圍中,“走太平”的隊伍緩緩出發。村民們扶老攜幼,沿著既定的路線前行,臉上洋溢著幸福與安寧。太平橋上,村民的每一步都踏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每一張笑臉都傳遞著對家鄉的熱愛。“走太平”這一傳統民俗,在張李鄉承載著人們對平安、幸福的美好祈愿。過了年,一些村民將外出打工,出門之前,都會一起走上太平橋,用這種方式為新的一年祈福。
人群中,有白發蒼蒼的老人,他們拄著拐杖,臉上寫滿了歲月的痕跡,卻也洋溢著幸福的微笑;有年輕的夫妻,手牽著手,臉上滿是甜蜜;還有活潑可愛的孩子們,蹦蹦跳跳,好奇地張望著周圍的一切。大家一邊走,一邊互相祝福,感受著團結、友愛和互助的力量。該鄉在讀大學生徐晴感慨地說:“作為高速的連接線,太平橋伸向遠方,將給這里的鄉村振興帶來無限可能。”
張李鄉的“走太平”活動,不僅是一場民俗文化的集中展示,更是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近年來,張李鄉以特色產業為抓手,推動經濟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餃歡天”等企業脫穎而出,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新亮點。這些企業不僅為當地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還帶動了周邊農產品的銷售,成為鄉村振興的“金鑰匙”。
活動現場,除了精彩的民俗表演,還能看到“餃歡天”等企業的身影。他們為活動提供了后勤支持,也為村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利。幾位回鄉就業的村民走在太平橋上時對記者說:“我們今年響應鎮政府號召回家就業,‘帶好孩子種好田,一天能掙二百元’。這樣的日子,真是越走越有盼頭!”
“走太平”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豐富了村民們的文化生活,增強了村民之間的凝聚力,也為張李鄉的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張李鄉黨委書記陳多田表示,未來將繼續挖掘和傳承民俗文化,推動文旅融合,讓“走太平”活動成為該鄉的一張亮麗名片。
在立春這個充滿希望的日子里,張李鄉的村民們用一場“走太平”活動,迎接春天的到來,也期待著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立春日的暖陽下,“走太平”活動在歡聲笑語中落下帷幕。村民們的熱情依舊高漲,他們帶著對新年的美好憧憬,踏上歸程。
這場立春與大年初六相遇的“走太平”活動,就像一陣溫暖的春風,吹進了每個人的心里。太平橋頭的旗幟隨風飄揚,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古老鄉村在時代浪潮中的新生故事。
(張昌濤 陳多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