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淮南消息 在壽縣的西南邊陲,隱賢鎮這座千年古鎮正以獨特的文旅魅力,為鄉村發展注入新活力。依托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與自然景觀,隱賢鎮走出了一條別具特色的鄉村文旅發展之路。
隱賢鎮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古稱百爐鎮,因三國時期曹操行軍打仗在此煉制兵器得名,后因唐朝儒人董紹南隱居于此而更名。其核心——隱賢老街,現存25處古建筑,2019年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老街呈“十”字布局,由東、西、南、北四條街構成,街心的青石板路印刻著獨輪車轍,兩旁是保存較為完好的明清徽派古建筑,前店后居,雕梁畫棟 ,雖歷經歲月洗禮,仍能讓人感受到往昔的繁華。
為推動鄉村文旅發展,隱賢鎮積極修繕保護歷史建筑。遵循“修舊如舊”原則,邀請專業團隊對老街古建筑進行全面勘察與修復,從更換腐朽木梁到修復破損墻體,不放過任何細節,同時建立健全保護制度,加強日常巡查維護,確保古建筑長久留存。近10年來,總投資2000余萬元,整體面貌發生質變,10余處古建筑重煥生機。
在文化傳承方面,隱賢鎮深入挖掘整理民間故事、傳說和傳統習俗,通過舉辦文化展覽、民俗活動等形式,讓更多人了解古鎮歷史文化。春節期間,隱賢鎮依托老街明清建筑風格,推出特色美食和舞龍舞獅、鑼鼓等民俗活動10余場,吸引萬余人次,讓古鎮熱鬧非凡。此外,隱賢鎮還鼓勵傳統手工藝人傳承技藝,如花炮、插燈、掛面、制香等,使古老技藝在新時代得以延續。隱賢花炮制作技藝傳承人斯斌被推薦為縣級代表性傳承人,推動古老技藝薪火相傳。
生態環境保護也是隱賢鎮發展文旅的重要一環。通過加大對老街周邊環境的整治力度,清理垃圾、治理污水、美化街道,種植花草樹木,打造優美自然環境,嚴格控制周邊建設活動,保證新建建筑與老街風格協調統一。配備120余名環衛工人、3000多個垃圾桶,新建農貿市場,推進污水處理,老街環境煥然一新。
如今,越來越多游客來到隱賢鎮,漫步老街,感受歷史韻味,品嘗特色美食,體驗民俗文化,帶動了當地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發展,增加了居民收入。未來,隱賢鎮將繼續深挖文旅資源潛力,豐富旅游產品供給,完善旅游配套設施,加強宣傳推廣,讓這座千年古鎮在鄉村文旅發展浪潮中煥發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助力鄉村振興邁向新高度。(季元慶)